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023-63527561
武隆縣羊角鎮危巖新址修建性詳細規劃
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及環發[2006]28號文《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要求,現對武隆縣羊角鎮危巖新址修建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進行第二次公示,以廣泛征求規劃影響公眾、關心規劃公眾、專家、組織對規劃實施的意見與建議,起到預防、減輕或消除規劃實施對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的目的。
1、規劃概況
根據《武隆縣羊角鎮危巖新址修建性詳細規劃》可知,本次規劃的范圍位于土坎鎮鎮區規劃中的南部土坎新區,規劃區占地面積776699.38m2,建筑面積578985.89m2。其中住宅總面積216644.96m2,商業面積共231037.67m2,手工業面積共33727.74m2,行政辦公面積共21750m2,醫院面積共5825.52m2,學校面積共10000m2。規劃區空間布局結構為“兩橫一縱一心”的布局結構。兩橫:一主一次,主線將各居住組團串聯在一起,次線將手工業組團與商業串聯在一起。一縱:為特色商業軸線。一心:以中間景觀綠化為核心。
2、環境現狀
(1)規劃區現狀
規劃區南北向坡度較大,東西向坡度相對較緩,整體呈東西臺地之勢,*高點位于北側,高程值為357.50m,*低點位于南側,高程值為211.13m,相對高差達到146.37m。規劃區以農林用地為主,建設用地較少,主要沿現狀道路兩側集中分布,城鎮建設總用地約12hm2。規劃區周邊主要道路為東西方向的巷土路和巷雙路,巷雙路為過境道路,現狀鎮區基本沿巷土路發展。現狀擁有多條自然沖溝,沖溝兩側植被豐富,景觀良好,是聯系烏江水體和北側懸崖的主要自然通道,是疏解城市山洪的防災通道。現狀高速公路、現狀319國道、現狀仙女山旅游環道、在建烏江大橋基本構成規劃區干路骨架。
(2)環境質量現狀
根據2016年5月重慶市武隆縣環境監測站的監測結果表明:規劃區所設的3個大氣監測點環境空氣中的TSP、SO2、NO2的日均濃度值均滿足(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標準要求,規劃所在地環境空氣現狀質量良好;烏江規劃區域所對應的河段,其地表水水質(pH、化學需氧量、溶解氧、氨氮、總磷、石油類、硫化物、糞大腸菌群)均滿足(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Ⅲ類水域水質標準要求,水質現狀較好;在鐵路隧道與項目相接處設置3個地下水監測斷面,其地下水質(pH、化學需氧量、溶解氧、氨氮、總磷、石油類、硫化物、鐵、錳、糞大腸菌群)均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1993)中中的Ⅲ類標準要求,水質現狀較好;在規劃區內設置5個噪聲監測點,監測點的聲環境質量均滿足(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中的2類標準要求,規劃區及周邊聲環境質量現狀良好。總體來說,規劃區及周邊的環境質量現狀良好,滿足環境功能區劃目標要求,生態系統處于良性循環的趨勢。
3、規劃發展規模的合理性
武隆縣羊角鎮危巖新址規劃占地面積776699.38m2,規劃安置戶數為1901戶,包括羊角鎮搬遷居民1729戶,土坎鎮拆遷安置戶數172戶。區域能源、水資源、大氣環境、水環境等資源環境要素基本能夠支撐規劃發展規模。
規劃區空間布局結構為“兩橫一縱一心”的布局結構。兩橫:一主一次,主線將各居住組團串聯在一起,次線將手工業組團與商業串聯在一起。一縱:為特色商業軸線。一心:以中間景觀綠化為核心。居住區與手工業組團之間間隔預留用地、綠化帶,實現了良好分區,不存在混雜現象,有利于避免相互不利影響,規劃用地布局總體合理。
5、規劃優化調整建議
(1)統籌安排規劃開發時序
將污水收集管網、垃圾收集站等環保基礎設施作為武隆縣羊角鎮危巖新址開發建設的優先內容和首要工作,擴建桐壩水廠供水規模至10000m3/a,將規劃區北側羊角鎮居住團組東北角處的幼兒園地塊調整至該居住區中部的預留用地內,減小商業及交通噪聲對學校教學的影響。
(2)加強餐飲、娛樂項目合理布局
飲食業、娛樂項目建議統一規劃,布置在規劃區規劃的特色商業軸線上。禁止在居民樓和無公共煙道的綜合樓新、改、擴建產生油煙或者其他損害人體健康的飲食服務項目;禁止在居民樓建筑物內和學校、醫院、機關200m范圍內設立迪吧、歌廳等娛樂場所。
(3)優化主干道兩側規劃用地
規劃區的主要交通設施為現有的巷土路和巷雙路以及區內規劃道路。規劃區內現有交通設施主要為規劃區南側的巷土路和北側的巷雙路,其中巷土路連接重慶市主城區和武隆縣主城區,巷雙路聯系仙女山鎮和武隆縣主城區,為規劃地塊主要對外交通。巷土路和巷雙路靠近項目一側均設置有防護綠地,防護綠地外主要有商業用地、居住用地、學校等。規劃區車行道路路網結構劃分城市次干路1條(*西側路)、1條城市支路(居住區主干道),其他道路為小區級路、組團級路。城市次干路位于紅線*西側,連接巷土路和巷雙路。城市支路位于用地南側,東西向平行于巷土路,橫穿手工業區和商業區,屬于居住區主干道。各道路兩側分布有居住用地、教育用地、醫療用地等地塊,將受到道路交通噪聲的一定影響,需要加強主、次干道兩側用地布局管理。評價要求對聲環境要求高的如住宅臥室、醫療病房、學校教室不宜布局在臨路一側。
6、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1)歷史遺留環境問題
項目區目前屬于農村地區,缺少行道樹和綠地;在村民居住區,許多垃圾露天堆放,影響環境質量;土地利用不合理:居民住房布局零亂,邊角閑散地多,建筑形式單一,缺乏沿街立面裝飾,土地利用率低;用地布局分散不合理,既影響城鎮持續發展,又不便于管理;沒有成形的公建中心;污水沒有相應的管網手機后集中處理,屬于散排,直接進入烏江;垃圾沒有定點回收,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
(2)環境空氣
加強餐飲企業油煙廢氣的凈化處理;燃料主要使用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手工業組團在生產豆制品過程中由于原料、廢棄物、不良品堆置或處理過程中會產生異味,鹵制及油炸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異味,對周邊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3)地表水環境
“武隆縣羊角場鎮危巖新址修建性詳細規劃”項目的商業用房、學校等產生的經營性廢水經隔油、沉淀處理達《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標準,醫療機構廢水需處理達到(GB18466-2005)《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預處理標準、生活污水經管道收集后通過生化池處理后一起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送武隆縣城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達《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外排烏江。
(4)固體廢物
生活垃圾經集中收集后,交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置;加強餐廚垃圾收集處理;醫療廢物應由有資質的單位統一妥善處置。
(5)